像美國有一電視女主持曰歐普拉(Oprah Winfrey):根據2004年《福布斯》(Forbes)雜誌指,她擁有逾十億美元身家。很受歡迎乎?觀乎其事業生涯,其人主要是主持節目居多,而這些節目,都是些清談節目也。
且不止美國,於大多數國家,主持似皆很輕易獲得人氣:最常見者是廣告代言,往往酬勞天文數字,由美、日、歐以至中國,皆如是也。亦似僅一例外,那是香港:哪怕是三色台,像做到像歐普拉般之主持,鳳毛麟角也。而普通主持人節目亦就只有香港做不起來,又往往曇花一現——例外者大概就僅獎門人吧。
香港通常是戲劇,才容易出現像歐普拉那種電視人——從廣告代言能反映出也。而偏偏美歐又不多電視劇演員能叫得起價——日本倒好得多,比如有木村拓哉也。
倘在香港很難想像一個電視主持人可以像歐普拉般因其職業,擁有數以億計港元身家:主要在文化差異,蓋因一般主持人式節目,香港觀眾不愛好也。(維基百科圖片) |
又或舉一例子:董驃,蓋因生前是以主持賽馬為主,可是對香港觀眾,更大印象是董驃參與之電影、連續劇演出也。(維基百科圖片) |
究其實純粹需求之問題:電視節目有市場,主持才有人氣,而其高收入才有從談起。美歐之情形是各種節目都有一定收視,包括一些清談、遊戲節目——這是文化之問題,蓋因觀眾之口味如此也。而香港則普遍不愛看這些小成本節目:頂多只有獎門人也。且獎門人一大特點,是找來一些電視演員作嘉賓,做些低級趣味行為——重點反而是藝人本身也。
當然亦因此等口味之差異,比如清談、遊戲或其他主持人節目,香港反而少有出色製作——整體而言質量對比其他地方,差很遠也。又拿獎門人作例——讓世界各地知道香港電視文化如此,尷尬非常也。
按其實曾志偉嚴格說來因其電影人出身,不算是專業性主持:既然是半路出家,則炮製出《獎門人》此等水準節目,亦就不難理解也。(維基百科圖片) |
倘撫今追昔,電視人之地位亦是隨時間流逝而有異:話說三色台打從成立不久即有設訓練班,一如很多電影公司,且此中不少受訓者,是衝著電視行業崛起而報讀也。於當年三色台甚至可大模大樣搞個訓練班畢業禮——當是大學畢業學有所成也。
惟現今與昔日不同者是:今天亦可來個訓練班、畢業禮,可是同樣平台,今日畢業生之前景,比昔日黯淡得多:於舊時畢業禮中,後來成為大明星者一大堆,比如劉德華;現在有誰是另一劉德華?舉目四望,無也。電視觀眾日減是主要之因由:說到底互聯網年代,上網比看電視方便也。從商業角度看,通過電視台造星經已不實際:形成同樣電視藝人,反而不易冒出頭也。
所謂造星究其實是影視文化之依附:最主要是靠人力表達一些信息,如此則對幕前人員形象包裝之講究,正由此而來也。(電視劇《獵鷹》截圖) |
換言之今天香港電視人之受歡迎程度,與港產片類似:按港產片最鼎盛年代,已有雙周一成,如今則僅古天樂一人也。且更可悲者是,古天樂以後,港產片亦再無標桿式巨星也。港產片如此主要是在於打從1990年代後港產片衰微後,再沒復興過——何況還有互聯網之競爭也。
電視情況亦是:一般香港電視藝員在七、八十年代比較有些社會地位,主要看在外快容易找,又或其戲中行為,多被普羅大眾仿效。有一很好例子就是《香港8X》系列:迄今尚未有一部作品超越此劇,且於互聯網年代,已再不可能也。
從收視而言亦已見端倪:於半世紀前香港電視劇之收視動輒可六、七十點;1990年代三十多點已不俗。再到現今,廿點已是高收視也。當然這是指三色台而言:說大環境如此亦實不為過也。尤其當選擇上網之人越來越多,某程度是壓抑電視之收視——一般家庭電視機甚至單純擺設,彷彿用來積塵也。
有別於現今:於半世紀前電視作為新興事物,電視劇要六、七十點收視,輕而易舉;現在則因互聯網之競爭,死局難破也。(電視劇《千王群英會》截圖) |
按於互聯網時代下有人作過統計,謂網絡上影片中播放最多之內容,為貓、狗——人們養之寵物也。亦彷彿互聯網時代,貓、狗才是明星:倘是人則會吃虧些,蓋因人倘於網上維持自己人氣,技術上很困難也,何況人之注意力始終有限也。人於互聯網底下反而不易顯出價值:電視行業可以通過人為去造星,可是同樣手法,難用於互聯網也。
電影、電視論本質是人之產業:藉助人,去表達一些畫面也。互聯網則連真人亦不用:舉例賣廣告,於互聯網上,以電腦效果去炮製一吉祥物,即可,毋須特意僱人辦也。電視廣告則要僱人拍攝:必然涉及人力也。
倘說未來複製出另一歐普拉是不可能,實不為過也:互聯網文化本就如此也。
按互聯網本質是藉低成本製作作品:很多時候隨便找一隻貓、一隻狗作主角,順理成章也。(維基百科圖片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