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選美此回事有史紀錄是歐美先出現:擺明是歐美人玩意也。形式其實大同小異:原則上該是選個最美麗者當冠軍,可是很多時候偏不一定——外觀上好看不好看,見仁見智也。
另一方面是否選完美就能投身影視圈?兩者其實不是必然:很多時候佳麗參選不過應酬一下,且過後繼續原來生活,亦比比皆是也。只不過於歐美女明星亦非沒選美出身者——舉例荷里活有荷爾巴利也。
| 根據歷史資料選美早於古希臘時代已有,可是要直到十九世紀,才開始慢慢於歐洲各國普及;而其中於1921年舉辦之美國小姐,為迄今最古老、仍在舉行之選美比賽也。(維基百科圖片) |
![]() |
| 於選美中要求佳麗穿著泳裝早於二次大戰前已有要求,可是長期以來由天主教、伊斯蘭教為代表者,屢屢為此反對並視之為可恥,因之於歐美等地,泳裝環節不時會被取消,且斷斷續續也。(《紐約時報》資料圖片) |
![]() |
| 通過選美進入影視圈由歐美到其他地方,都不乏例子:比如曾演出邦女郎之荷爾芭莉(Halle Berry),於出道時即已參加多個選美活動,繼而獲演出機會也。(電影《007,Die Another Day》截圖) |
倘以香港之情形,香港小姐選舉舉辦之原意不在拍戲,而是作為一個大使宣傳香港——性質上偏向於公關,吸引旅遊、投資也。事實上按一貫規則,當選冠軍之佳麗首年,大體就只擔任「香港小姐」此一職位,並且不許拍戲也。換言之所謂「香港小姐」者,是三色台聯同香港政府合作——公職色彩能說不明顯乎?
有說「不忘初心」:偏偏香港小姐選舉年年搞,本來原意反而逐漸被人遺忘——印象中大約1990年代末起,香港政府逐漸不重視此名銜。可是三色台又要遵守合約精神:逐漸三色台藉機「公器私用」,專選一些屬意人選方便三色台拍劇。選港姐和拍戲兩者沒必然關聯:更加不是專服務三色台也。
![]() |
| 根據資料最早舉辦之香港小姐為1946年一屆:於早期由港英政府和民間組織共同舉辦。因早年社會風氣保守,並非每年舉辦──屢有停辦又復辦之例子也。且於其時甚至難覓佳麗參選──且通常參選者不乏歐美籍也。(維基百科圖片) |
![]() |
| 按香港小姐常規般每年舉辦是從1973年起:主要關鍵是找得電視台協助播放;而協辦之三色台因早年老板是利孝和,香港小姐競選,亦順理成章於利舞台(1991年已拆卸)舉行也。(電視截圖) |
![]() |
| 於1970年代香港小姐所選出之佳麗往往只能算普通──主要在於作為親善大使,外表毋須太誇張也。其中該年代較有名冠軍之一為張瑪莉──除外貌不驚人,日後參演劇集亦被指演技不佳。只是好在日後嫁予李小龍兄長一輩份為李小龍大嫂,只是結婚時,李小龍已去世多時也。(電視截圖) |
| 倘說香港小姐出身繼而拍劇任女主角者,趙雅芝或是首位:其人單挾著與周潤發合演之《上海灘》,已吃足幾十年老本也。(電視劇《上海灘》截圖) |
而倘深入一些看,選美此回事按理是該選出一美人出來,才正路:以香港地方之小,能乎?彷如賭骰子也。況且正常而言,一個地方云云眾多女人中稱得上美人者,必然是少數:從生態看,確如此也。好比動物中之貓、狗:總會有些長得好看,有些相反也。
當然審美此回事很多時候是見仁見智:比如東、西方人對美人之看法,或南轅北轍也。
從實務操作說,倘單純為宣傳香港,香港小姐選拔標準大抵該遵從中庸之道──意思是,不一定要大美人,惟至少看得過去也。事實是早年尤其1970年代那批冠軍,外貌一般被指見仁見智──氣質上過得去就是,蓋公關性質,毋須太講究也。而且舉辦早期香港小姐此一名銜,說不上含金量:根本沒名利雙收之先例也。還是等到1980年代才情況大變:比如佳麗中,走紅之例子越來越多也。
![]() |
| 好些評論認為1987年一屆香港小姐為大躍進一次,蓋因佳麗中有不少確真是天姿國色──當真乎?在筆者看來至少當屆冠軍楊寶玲,該是其中之一也。(網絡圖片) |
![]() |
| 終1980年代選出之港姐冠軍論素質普遍遠勝於1970年代,其中又必以1988年一屆李嘉欣為表表者──當年以18歲之齡勁壓一眾對手輕鬆摘冠,直至今日,依舊為人們津津樂道,還認為後無來者也。(電視截圖) |
嚴格說來佳麗之素質是與港產片景氣與否,有很大關係:比如,電影公司或需多些美人任女主角;又或者,佳麗參選前能有些演出經驗,全靠投身電影圈在先也。而三色台於此方面亦很樂意配合:某程度亦方便自己用人也。
換言之香港小姐之興衰,亦是伴隨著港產片而起伏:於港產片好景時,帶動了港姐佳麗素質大躍進;港產片一崩塌,則對香港小姐說,好比喪失支柱也。如此情況下哪怕選出天姿國色者,意義何在哉?又,失去於港產片演出機會對參選佳麗說,少掉演出之經驗也。特別是與此同時香港政府又不重視港姐親善大使之功能:只為三色台服務,能有什麼好東西來?又,選出來者之認受性如何?畢竟冠軍未必會是很醜,可是氣質上,不符影視上審美也。
| 自2000年代起香港小姐選舉與1980年代比,矚目程度可謂差天共地:好些時候還會被嘲諷為「豬扒」,意即醜婦也。何也?選美含金量大減也。(網絡圖片) |
| 又或者,三色台會選出一些看上去「QQ地」那種當港姐冠軍,外表不算糟卻不屬於美人之級別──性質類似於楊羚,以方便三色台拍劇,市場策略使然也。(電視截圖) |
總之一切是需求而起:有別於現在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