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

三色台失敗里程碑

說到三色台失敗之軌跡,不得不一提者是1999年夏發生一場慘烈之收視戰:原來話說當年亞洲電視外購一部劇曰《還珠格格》,最高竟去到39點收視!代表什麼?三色台與亞視收視佔比,大逆轉也:應當指出整體上,三色台一向有逾八成收視,偏就於那時,一半都沒也。且重要者是以往未嘗見——不敵一部外購劇也!對三色台而言,大震盪也。

此間三色台之對策居然是找曾志偉做《獎門人》:原則上以一套綜藝節目去對撼一部連續劇,是有點不對機,可是在無計可施下,乃只有出此怪招也。亦或幸運或不幸者是,三色台最後成功拉成平手:失地是收回,只算止跌回穩而已。

於今回顧,整個事情之背後是有深層次之意涵——什麼意思?

於當年亞視播放《還珠格格》時,起先僅外購第一輯,結果竟獲得平均20點收視(通常亞視播劇頂多7、8點);緊接亞視乘勝追擊加買第二輯,還最高達到39點,可謂前所未有、史無前例也。(《還珠格格》官方圖片)


比如,三色台過去一向引以為傲之模式,破功收場——此模式,當然是無間斷般自製連續劇也。可是尤其從營商角度看,此等失敗是必然:極耗資源,成本不菲也。這好比大吃之恐龍:要多少生意才滿足到三色台之胃口?從生態角度說,大災難也!

亞視正是意識到此點:以其長年弱勢(要知道亞視一向最多兩成收視,甚至一成以下),倘要生存,以小搏大才是正途。而學三色台那種方式經營,既不自量力,亦不符合適者生存法則。就於約1994年起,亞視即錄得數以億計之虧損——不可謂不巨額也。那孰令致之?學三色台之過也。

按亞視舊日之心態是涉及一些理論上之誤導:一般而言商業管理理論,都會佐以一些案例解釋,而這些案例,通常都是大企。舉凡大企都值得學習乎?不過勝在錢多而已:對小企說,沒參考價值,蓋一般資源不足也。

三色台到底是否值得學習之參考?說到底此等大食之恐龍,於正常生態環境中,難以生存——極耗食物也。(維基百科圖片)


於是亦自1994年起,亞視開始另謀出路:首先是大幅減少拍自製劇,外購劇為主導;另邊廂自製節目依舊不少,只是多非戲劇類:比如《今日睇真D》正是如此背景下誕生,還迫使三色台推出《城市追擊》迎戰也。至於日後《百萬富翁》之奇蹟,則更毋庸多言也。

按亞視之作法擺明就是輕裝上陣:尤其是與此同時,各國之電視台開始實行製播分離——皆旨在省開支也。而綜觀世界各地,小台通常都是於資源匱乏下,積極施展槓桿效應,以弱勝強:就像BBC,就是常遇到英國當地小台之狙擊,而小台,通常不過以小搏大而已。

亞視正因長期弱勢,反而使自己覺得不該有思想上之包袱——由此即致力做槓桿,大膽瘦身、創新求變也。

倘打個比喻,使用一把槓桿去推動一塊巨石,對電視台而言具有積極意義:尤其小台,受制資源,必須有以弱勝強之智慧也。(網絡圖片)

三色台是不可能作如是辦,蓋因有成功之包袱在也。


按像三色台般不斷自製劇集之模式,最大盲點是成本——好比恐龍,得消耗巨量食物也。要知道一部連續劇之質量是好是壞,關鍵就是燒錢夠多:低成本出佳作不是不可能,無異於賭博也。而如何經營模式才保證到連續劇質量?顯然不是電話台自己拍:外判予製作公司,風險由製作公司自負也。以電視台自身講,單是管理播放衛星、大氣電波或其他資源,經已夠嗆,能撥給拍攝劇集者,還能有多少哉?

事實上看回三色台,其連續劇到底能有什麼獨特賣點?只靠萬梓良式演技,有何誇張就多誇張,如此而已。要拍得華麗大氣,是很多國家拍劇集之大方向:然倘作如是辦途徑僅一,得靠製播分離——電視台自身很難瘋狂燒錢也。可是如此改變經營模式對三色台而言,不可能辦到也。

另一方面亦很可悲者是:三色台倘不拍劇,尚有什麼競爭本錢?其他節目製作其實不外如是:像新聞報導,只因廣播發牌條款要求,才去做而已,亦由此被嘲「事事旦旦」,亦就不奇怪也。

三色台正是在被《還珠格格》打敗時,暴露出其經營上缺點也。可是另一方面,三色台又能否重複回過去之成功?比如,總不能一直堅持誇張式演繹以製造話題,蓋因易使觀眾生厭也。

按往日三色台劇最大賣點正是萬梓良那種誇張式演技:一撇除此點,三色台劇彷彿被抽光靈魂,僅餘空殼一個也。如此則考慮到三色台一貫不愛加大投入:三色台劇,本來就什麼皆不是也!(劇集《流氓大亨》截圖)

又三色台另一尷尬地方是其他類型節目一貫投入不多:尤其新聞報導,純粹應酬一下發牌條例,以至連製作水準,普遍被認為不如亞視也。(三色台新聞截圖)


綜觀《還珠格格》此齣劇從商業角度看,是有其強烈針對性:究其實是專讓家庭主婦(「師奶」)、小孩子收看也。試想堂堂一大皇宮,居然活像菜市場般,哪可能?真實如何不重要,投「師奶」所好就是也。另女主角在戲中之行為論本質,是胡鬧——亦不重要,能討好小孩子就是也。

專定位予家庭主婦、小孩子,主要在於一般電視觀眾不外乎這些族群:上班族尤其是主管、大經理那種,不會有閒情逸致追劇也。

過去三色台拍劇最主要是為造星——捧出一個個劉德華也。當面向家庭主婦、小孩子,這顯得不對機:對這兩類人說,沒共鳴也。另倘拍之題材並非照顧此群人之口味,亦是說不通也。

換言之《還珠格格》亦帶來一重要之影響,那就是拍劇,尤其注重家庭主婦、小孩子。這可說是好事,亦可說是不好事:好之一面是接地氣——照顧到此兩大族群也;而不好者則是使得連續劇質量不佳——內容只有淺薄甚至失實,大氣不足也。這好比賣予家庭主婦、小孩子之產品,只能賣低價,走低端路線也。

日後三色台亦是如此問題:大概是因受《還珠格格》打擊,三色台拍劇除專針對「師奶」,亦專照顧小孩子——例如「師奶」之寶貝女兒也。劇集之質量自然就沒最壞只有更壞——在縮減預算上,更大條道理也。而過去之成功亦自然不可能重現——指者是有華人之地方就有三色台也。

按其實電視劇定位予家庭主婦,於世界各地,向來非奇哉怪也:尤其韓劇,表表者也。而《還珠格格》亦是同樣特點:只不過多聚焦另一類人,小孩子也。(韓劇《村莊》截圖)


總言之一個簡單之總結是:三色台可以在一部如此水準之外購劇面前不堪一擊,背後是三色台自身之一套,根本就不成競爭力——且還因此次打擊,越做越縮,再難回復榮景也。三色台走入失敗之軌跡自此不能自拔,天注定也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三色台失敗里程碑

說到三色台失敗之軌跡,不得不一提者是1999年夏發生一場慘烈之收視戰:原來話說當年亞洲電視外購一部劇曰《還珠格格》,最高竟去到39點收視!代表什麼?三色台與亞視收視佔比,大逆轉也:應當指出整體上,三色台一向有逾八成收視,偏就於那時,一半都沒也。且重要者是以往未嘗見——不敵一部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