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

劇集質量因由談

三色台之劇集何以沒質量?究其實是預算之問題:揆諸全球,劇集與電影一樣,都是燒錢之玩意。具質量之作品耗資必然多些——質量與成本成正比也。

當然三色台不是缺資金:以三色台之規模,本就彷如大恐龍,食量甚大也。於七除八扣下,剩下用來做節目之資源,再多必有限度,更遑論拍攝劇集也。

三色台劇集質量之不濟,以古裝劇為表表者:倘看上去,彷如學校演話劇也。按正常該是實景拍攝:三色台不是沒試過,往往是賀台慶才會作如是辦。尤其在北上賣出去時,面對人家不少都肯破費把劇集拍得華麗大氣,三色台更尷尬也。

按過去數十年三色台古裝作品一貫被形容場景簡陋、大氣缺缺,然究其實解決辦法僅一途,燒錢也。三色台捨得破費乎?(劇集《射鵰英雄傳之南帝北丐》截圖)

三色台於風光年代有一便宜辦法爭取市場,那就是以萬梓良式演技作標榜:於1980-90年代頭,個個演員作如是演,曾經為三色台金漆招牌,可是對觀眾而且,非人人受得住也。(劇集《流氓大亨》截圖)


只是問題在於拍劇,當真一定要燒錢乎?可是綜觀全球,大製作,往往是引起話題之不二法門;同時要保證劇集之質量,很難想像靠吝嗇可辦到。就舉《ER》作例:倘論畫面《ER》不像是大場面之作品,然製作公司為求表現醫生之專業性,和急診室之真實性,預算亦不得不大增:好在收視一直保持,《ER》才能連續不斷播十五年(1994-2009)也。

按《ER》能拍出水準另一關鍵,是製作單位並非電視台,而是專業製作公司——概言之,製播分離之結果也。倘是製播合一恐連能否拍成亦成問題:電視台有資金之制約也。

當然與電影一樣,劇集收視不好亦是大忌:一旦收視不好或每下愈況,劇集之資金難免大受削減——投資者信心不再也。收視不好必然導致劇集資金緊絀,使作品質量變糟:如此惡性循環也。

有問何以常拿《ER》作例子?一來熟,二來,多少是連續劇製作模式之代表:要連續劇拍出好效果,畫面華麗,製作嚴謹,吝嗇必是走不通也。(電視劇《ER》截圖)


當比較歐美與亞洲之連續劇,必會發現以歐美之文化,通常作品會較長壽:好些作品甚至可一拍達三、四十年,彷彿死不斷氣般也。舉例美國有部曰《神探哥倫布》,就是由1960年代起拍,拍至2000年以後才停拍:而該主角是由年青時演同一角色演到老也。而在德國甚至有部警匪連續劇,由1996年播,一直至今尚在拍也。

亞洲情況就一如三色台:以日、韓為表表者,拍一個系列播一個月,就另開新作品,彷彿造即棄筷子也。續集通常最多開一、兩季:極少情況下不斷拍下去也。

於德國有部連續劇《Alarm für Cobra 11》,中文名《極速特警》,堪稱是長壽之表表者,蓋因其是由1996年拍至成文為止尚在拍──換轉是亞洲,頂多拍三、四年即收手也。(電視劇《Alarm für Cobra 11》截圖)

歐美那套經營手法毫無疑問,好像創新能力不足:可是另一方面,作品質量相應有效保持,比如《ER》般也。亞洲那套容易導致粗製濫造:反正過一段時間,觀眾就會遺忘,蓋屆時,大家之焦點在另一新作也。

又舉例子:亞洲人彷效美國《ER》拍醫院劇,可以,可是多年來,有哪部是像話代表作?舉目四望,無也:拍攝目的可能是為捧這個捧那個,內容並非重點也。

回顧回木村拓哉之生平,當會發現其主演之連續劇,多是一季十三集為一輯,捨此頂多續集一部。亞洲之連續劇很多都是有這種速食之色彩──很少會把連續劇系列品牌化也。(維基百科圖片)

與日劇一樣,韓劇亦是以速食文化見稱:既然鮮有把連續劇系列品牌化,韓劇內容普遍空洞誠自然不過也。這就難怪多年以來,韓劇就僅《村莊》一部比較像話──就筆者所遇見也。(韓劇《村莊》截圖)


換言之事涉文化之問題:觀劇之文化也。歐美文化沒那麼強調速食:劇集拍成一個系列的話,可當品牌推銷也。亞洲人則單純為造星:根本上連主演之明星,多過幾年,被另外一批取代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電視人之社會地位

按世界各地電視文化都有一大共同點,那就是電視主持是可以很高薪:好些例子還是天文數字。打工皇帝乎?最起碼,社會地位夠高也。 像美國有一電視女主持曰歐普拉(Oprah Winfrey):根據2004年《福布斯》(Forbes)雜誌指,她擁有逾十億美元身家。很受歡迎乎?觀乎其事業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