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其實尚有另一影星亦是成龍一樣背景——洪金寶是也。他們那些不是什麼功夫:極其量花拳繡腿,決非實打武術也。
![]() |
按京劇出身之洪金寶於早於1971年已開始為電影擔任武術指導──嚴格說來動作指導多一些,尤其某些資深觀眾甚至認為,洪之功夫花巧性質也。(電影《肥龍過江》截圖) |
看似是欺騙:可是電影作為藝術,但求效果可取而已。好比古裝演員裝扮上似古人,穿戲服時底下之內衣褲,現代款式也。另一方面觀眾又是否希望從大銀幕看真正功夫?恐怕不見得:實戰功夫很多時候未必具欣賞價值,是現實打鬥時之方式也。
無疑在功夫片方面李小龍之成就是前無古人:可是站在電影角度是否需要假戲真做?恐怕沒人希望發生打死人之事情也。(電影《龍爭虎鬥》截圖) |
話說於李小龍突然離世後,有一段時間突然大量湧現一堆功夫片——有不少人趁此真空撈一把,或乘機爭上位,諸如此類也。這些功夫片演員有些確實是真功夫,只是真功夫與演技根本是兩回事——以李小龍第二作標榜,擺明無稽也。
這主要是因為李小龍之成功除基於實戰,一來曾是演員——小時已演出電影也;二來在練武過程中還自創一套,成其理論體系也。其他人亦是如此乎?
![]() |
說到模仿李小龍表表者為何宗道:話說在李小龍去世後,何即出道,且因有功夫底之餘又貌似李小龍,因之有段時間,其英文名還是與李小龍一樣──Bruce Li也。由於擺脫不了李小龍之影子,到1985年,何乾脆不再參演電影,退出影圈也。(電影《李小龍傳奇》截圖) |
於李小龍開創功夫片先河時尚有一譚道良:由1972年出道至1982年息影為止,共拍了逾四十部功夫片。其人一大特色是其自身為跆拳道教練──本來是出生於南韓也。(網絡圖片) |
![]() |
於同時期撇除李小龍之一眾功夫影星中,較紅且較成功者以楊斯為代表:曾在李小龍之《龍爭虎鬥》中有交手戲,之後還打入荷里活(好萊塢),於當地頗有些知名度也。(網絡圖片) |
![]() |
因李小龍,為許多功夫人提供參與電影製作之機會:舉例有趙志凌,師承於黃飛鴻功夫,自1970年代起專門任武術指導,並且常參演電影也。(電影《聖誕快樂》截圖) |
按成龍出道亦是如此背景:話說有位曰羅維之導演、獨立製片人,見成龍有點身手——看似有功夫底,打算塑造成龍為下一個李小龍。哪知起先成龍作品一直不受歡迎——連成龍自己亦認為李小龍歸李小龍,自己歸自己也。更諷刺者是於1978年成龍被外借另一家電影公司,拍攝《蛇形刁手》,竟因此爆紅也。
話說成龍在憑《蛇形刁手》走紅前,與羅維之間幾近勢不兩立:主要是一來成龍剛出道,票房成績不理想;二來羅維企圖塑造成龍為另一個李小龍,可是成龍特質不同,且按一貫經驗,跟風者,通常吃力不討好也。(電影《蛇形刁手》截圖) |
此段事跡可作幾方面看:先說羅維,終其一生都只顧琢磨如何跟風——並非以創造力見長也。可是現實中偏偏是「人比人比死人」:不同之人總有其獨特一面,無法跟風模仿也。李小龍創出成就難道就只因功夫?核心是創造出獨一無二之風格——包括功夫方面亦是也。很多跟風者失敗收場並非功夫不好:刻意模仿本身正是問題,而自己未參透到也。
而成龍方面則與李小龍不同之處是:李小龍是練真功夫,算是武術宗師,成龍則是學京劇出身——只因京劇注重動作,才看似有功夫底也。大概是因此點,成龍之作法是刻意塑造另一形象代表自己——成龍在影片中那些所謂功夫,更多是花拳繡腿,且與此同時,較多驚險動作,高難度那種也。
![]() |
為求與李小龍有分野,成龍一向以來所走者是危險動作路線:主要是考慮到自己是京劇出身,非真正功夫底也。就像圖中那種,似雜技多一些也。(電影《奇謀妙計五福星》截圖) |
![]() |
於1980年代,成龍最著名驚險動作莫過於《警察故事》中攀爬雙層車一段:據說片中成龍拍攝用之雨傘,是特別道具製作,非普通類型也。(電影《警察故事》截圖) |
![]() |
有人評價成龍最危險之鏡頭為1998年賀歲片《我是誰》裡面跳大廈一段:當時在荷蘭鹿特丹一處大樓拍攝,誇張得被列入世界紀綠大全中有史以來最危險動作鏡頭。而此一大廈──Willemswerf,日後還聲名遠播也。(電影《我是誰》截圖) |
換言之就是說跟風此回事,應該與否?很多導演選擇跟風主要看在電影作為一盤生意,風險大,票房又沒保證:可是對觀眾說,這有意思乎?偏偏創造自己風格,從來都知易行難:非人人都有此等天資也。就算是周潤發亦不是此類型:整個從影生涯,只是標準演繹也;反之成龍那些橋段、動作,亦非其他人所能驚馭也。
電影之難做大抵正在此:要找到賣點吸引觀眾進場,談何容易哉?甚至不關質量之事:根據舉世經驗,電影質量好壞與票房高低,往往不相關聯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