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

三色台真正全盛期

嚴格說來三色台最頂峰,該是1980年代:具體就是1982-93年期間。這段期間有何特別?比如培養出大量影視明星——對比下,至少近廿年盡皆尷尬也。又如市場開拓甚至遠達北美:當時有說法是,只要有華人之地方,即有三色台也。反之現今如何?恐連北上亦碰壁也。

究其實三色台此局面既是空前,亦是絕後:不管是三色台或其競爭對手,複製此一成功是不可能,蓋天時地利之配合,至關要緊也。


這階段可以由利孝和逝世說起:話說於1980年中掌舵三色台之利孝和,突然在家心臟病發去世。三色台一時間出現真空:同為股東之一之邵逸夫,藉機接掌。且不止此也:利孝和夫人與利孝和之子女,甚至皆被擺在一邊——以子女當時之年紀,不算孤兒寡婦,可是從此他們於三色台之地位,象徵性質居多也。

自自然然整個電視台換上另一面貌:既為一朝天子,自然就一朝臣,而經營策略上,當然有別於前朝也。

大概是邵逸夫出資不及利孝和多,因之於三色台壯大之階段,較多由利孝和主導一切。亦因此早年三色台與後來邵逸夫主政年代比,兩回事也。(網絡圖片)

於丈夫利孝和病逝後,利孝和夫人大部分時間持有三色台股量,約在3-4%左右。而她似對丈夫之生意不太熱衷:其中有不少已於繼承丈夫遺產後變賣掉,然三色台,則剛好是例外也。(網絡圖片)


按邵逸夫色彩最濃之一筆正是大舉造星:最典型者為劉德華,捨此還不勝枚舉也。

倘綜觀劉德華生平,可謂是由廿歲紅到老:事緣劉於廿歲前加入三色台,被三色台揀中,主演一部曰《獵鷹》之劇集。而且尚不止此:劉德華還一炮而紅也。(電視劇《獵鷹》截圖)

這有什麼不同?按利孝和年代三色台所任用之藝人,很多不具偶像色彩:舉例周潤發,通常不會被視為偶像派也。而捧星素來亦是邵氏重要一環:邵逸夫究其實是把邵氏之一套套在三色台裡,而這在利孝和年代,反而沒操作空間也。

而於這段期間捧出來之明星尚有一大特點,那就是在電影圈能佔得一席位:邵逸夫以電影之思維經營電視台,自然是此等風格也。於電影全盛時期,這確實是大助益也。

按張國榮人生最風光年代亦是在三色台渡過:其加入三色台時適逢邵逸夫剛掌握三色台大權。以至及後張國榮紀念特輯如雨後春筍般推出,一般認為以三色台之片段,較能展現其風光一面也。(電視劇《儂本多情》截圖)


又如連續劇方面亦另有風格:比如尚有些男人色彩之作品。那何也?純粹方便造星也。當然亦繼續有女人作品:以方便力捧一些花旦也。

不過究其實更濃重之特色是誇張之演繹。什麼意思?比如《大時代》最廣為人知之橋段是丁蟹「掟仔落街」:一般而言當人炒股失敗而欲自殺,直接跳樓即算,豈會把自己孩子拖下水?可是不合邏輯之橋段,正好為三色台宣傳之工具也。

按於1982-93年間不少作品,是以演員誇張演技見稱:三色台主打賣點也。深究其由是三色台本身每年已要投入數以幾十億計資金,才能維持營運——此中甚至尚有相當部分,不涉節目製作也。如此一來能提供給戲劇拍攝者,亦不免會緊絀:於其他國家,戲劇拍攝通常是外判,而獨立製作公司,一般倒有空間提升畫面質感、故事內容方面也。

按於三色台史中是不能忽略萬梓良:其人是於演戲生涯中獲邵逸夫招攬、提拔,於劇集《流氓大亨》以誇張演技轟動海內外。而其人之演技,還於當時對三色台拍劇產生深遠影響:正是靠演員極為投入之演技,邵逸夫之版圖還幾乎深入全球──當然主要集中華人社區也。(電視劇《流氓大亨》截圖)

倘回顧回,《大時代》丁蟹「掟仔落街」一段究其實是不合人之行為邏輯:可是對三色台而言,管它合邏輯與否,反正就是這些怪異賣點,才方便宣傳也。而不高尚,還是三色台素來所標榜也。(電視劇《大時代》截圖)


換言之就是三色台劇內容質量差,是必然,亦難以去批評:三色台自己從不以此標榜,蓋太破費也。反而以誇張作賣點才是核心:哪怕為人詬病,乃乾脆厚面皮,反正於那年代,尚能開拓出天地也。

尤其對資深觀眾說,《大時代》一劇所產生之影響是「丁蟹效應」之說法:到底如何解釋現象不重要,重要是劇中對股票市場之敘事,能反映多少真實來?或者當年大可把焦點放在丁蟹一家:講述丁蟹一家之種種幕後交易、違規操作,如何導致他們一家陷入絕境。一旦如此,故事乃更深刻些也。(電視劇《大時代》截圖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紅番區——入鄉隨俗之智慧

說到港產片打入荷里活(下稱好萊塢),李小龍該是較早者——從知名度來說也。然即使如此,歷年以來成功立足於好萊塢之華人委實寥寥——重點是需求之問題,蓋對好萊塢,有非用華裔不可之理由乎?除非是功夫明星──成龍該是代表也。 當然愛不愛看成龍是一回事──可是於歐美,成龍之受歡迎程度無一...